三分之一的产量 百分之五的市场
硬质合金:何时能够硬起来
硬质合金号称“工业牙齿”,因其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电子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硬质合金耗钨量约占钨消费量的一半,我国是世界第一钨资源大国,也是世界硬质合金的第一生产大国。近几年来,尽管中国生产的中低档硬质合金以其强有力的性价比,逐步占领了世界中低档硬质合金市场,但由于盲目发展和缺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导致行业整体效益不高,产品档次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硬质合金工业产能和产量均占到全球的1/3,但实际经济效益却不及外国的一家先进企业。我国硬质合金在国际市场的流通量占流通总量的1/3,但销售额却不及市场总销售额的5%。目前国外几家先进企业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按重量计算不到国内产量的1.5%,但年销售总额却占中国年销售总额的10%以上。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日前,在赣州钨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会长林伯颖介绍说,我国硬质合金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晚了大约20年,目前我国硬质合金工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工业体系逐步完善。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会长林伯颖日前在赣州钨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硬质合金年产量在2.5万吨时,中国硬质合金年产量约5000吨;进入21世纪,世界硬质合金年产量达到了3.8万吨,而我国硬质合金产量已快速增长到1.5万吨,超过世界硬质合金产量的三分之一。国内企业生产的硬质合金产品品种基本齐全,规格型号达4万个以上,产量和品种基本能满足国内各经济领域的需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近年中国硬质合金出口也取得明显进步,出口量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每年不足100吨,增长到现在的每年2500屯,约占世界硬质合金市场流通量的30%,硬质合金出口年创汇从过去每年不到400万美元,增加到现在每年7000万美元;全国硬质合金工业总产值已经接近40亿元,占整个钨工业总产值的四成,实现利税总额达5亿元。
--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用于硬质合金生产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很快,自动化制粉设备、高效球磨、喷雾干燥制粒、高精度全自动压力机、压力烧结炉、研磨涂层等一系列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已在不同厂家得到应用。
--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国内出现一些实力较强的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其产能、规模不断扩大,并在全国各地兼并、合资组建新的钨品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一批新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生产初级产品到生产硬质合金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实力不断增强,逐渐发展壮大。
--废硬质合金回收利用成效显著。据介绍,在我国仅废硬质合金经电解、锌溶等工艺技术回收的碳化钨、草酸钴、混合料,再加工利用生产中低档硬质合金的产量每年已超过3000吨,占中国硬质合金产量的20%以上。这些合金除满足中国部分产业自身需求外,也向国外提供部分性价比合理的硬质合金产品,使宝贵的钨资源得到了较合理的利用。